儀器設備的高負載使用往往容易發生意外故障。特別是光學儀器如果因維護和使用不當而起霧,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對工作造成障礙。防止光學儀器起霧可以提高我們的實驗效率。
目前,不少企業設備維護管理普遍停留在被動維修作業模式,儀器設備的管理也應有計畫。
同樣,設備維護管理也需要將計劃外工作轉變為計畫內工作。如果我們定期檢查和維護,可以減少故障的發生,特別是儀器的“三防”,避免維修工作,並確保儀器隨時都能投入正常使用。
測繪儀器在使用和存放過程中,除了黴變現像外,還經常出現光學部件起霧的情況,影響儀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可以針對光信號起霧的主要因素採取預防措施。
光學儀器起霧的原因及危害
霧是指光學零件的拋光錶面,呈現出「露水」的外觀。這些物質有的由油點組成,稱為油霧,有的則由水滴或水與玻璃反應形成化學反應。稱為水性霧:在某些光學零件上,有兩種霧,稱為水油混合霧,一般以「露水」或乾沉積物的形式存在於玻璃表面。
油霧通常分佈在光學光學元件的邊緣並向中心延伸,也有一些沿著擦拭痕跡分佈。油霧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油污污染了玻璃表面,或是油脂的擴散、揮發在玻璃表面造成的。
例如擦拭光學零件所使用的配件脂肪含量較高,或使用的工具塗有油脂,直接用手指觸摸、觸摸光學零件會產生油霧,或光學儀器上使用的油脂化學穩定性不高不好。如果擴散或使用方法不當,油可能擴散到光學部件而產生油霧,或者儀器的油揮發,產生油蒸氣,形成油霧。
水基霧是潮濕空氣在溫度變化下形成的,主要分佈在零件的整個區域。主要原因是潮濕氣體,而是儀器的密封性、光學玻璃的化學穩定性、玻璃表面的清潔度。與此相關的是,在相對濕度較高的情況下,黴菌容易生長,有的黴菌長得很大,然後在菌絲體周圍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的一些是液體,並且在液體分泌物的周圍形成水霧。
任何原因形成的霧氣,由於水滴以較小的曲率半徑呈球狀分佈在光學部件表面,造成入射光散射,除了降低儀器的有效透過率外,影響觀察質量。 。有些光學零件長期起霧,被腐蝕的玻璃表面形成許多微孔,嚴重造成玻璃零件報廢。
光學儀器起霧不僅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比較嚴重,在乾燥地區也是如此。因為溫差的原因,也會起霧。它比光學儀器受到的影響更大,而且更難預防。
如何防止儀器起霧
光學儀器的防霧材質要求具有良好的防霧效果,且不影響玻璃的光學性能。可以採用以下疏水性薄膜材料來達到良好的防霧效果。
- 使用防霧劑
採用含乙基氫的二氯矽烷處理化學滲透性雙層鍍膜和未鍍膜的光學玻璃零件,可形成較牢固的膜層,具有疏水性,防水霧性能好,易於成型和鍍膜同時進行。 - 光學零件表面可以提高玻璃的機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玻璃表面不被刮傷,提高光學玻璃表面的化學穩定性,用它來清洗玻璃,去污能力強,並且很容易去除指紋。唾液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很好的防霧劑。
- 真空鍍膜法
鍍鉑全氟乙烯丙烯,是一種惰性氟塑料,具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耐熱性、耐寒性和耐腐蝕性。與玻璃、金屬的黏著強度強,防黴性能好。霧性能。它不僅可以在一般玻璃表面形成化學鍍膜,還可以在氟化膜層上形成保護膜,並且可以在磷酸鹽玻璃表面形成薄膜。 - 採用非硫化矽橡膠密封膩子
光學儀器密封性能好,起到防黴、防霧的重要作用。非硫化矽橡膠具有潤滑性,是非硫化醚類矽橡膠的一種。它由填料、著色劑和結構控製劑組成。低溫性能明顯優於原封蠟,其他指標不低於封蠟。
使用中設計防霧措施
- 儀器設計時注意防霧
儀器的結構應加強密封性能,確保儀器在高溫或低溫下不降低密封性能,防止因漏氣而產生水霧。設計者應充分注意選擇化學穩定性好的光學玻璃和防霧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 注意清潔操作
組裝、維修車間必須保持清潔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仔細擦拭光學部件。嚴禁用手直接接觸、拿取光學零件。固定光學零件的工具必須經過脫脂處理,並用於擦拭光學零件中使用的配件。與光學零件接觸的棉光、布、乙醇、乙醚、碘及有機墊片必須嚴格脫脂,並控製油脂量。盛裝光學部件的容器和盛裝乙醇、乙醚的瓶子應經常清洗,保持清潔。這些都是減少油霧的方法。 - 減少儀器內部的水蒸氣
防止水蒸氣在玻璃表面凝結,盡可能在乾燥條件下組裝或對組裝好的儀器進行乾燥,如乾燥氮氣或空氣並放置乾燥劑。在儀器的使用和庫存中,盡量控制使用環境和倉庫的相對濕度在6%左右。對於校正儀、修正儀等,對於可拆卸的鏡片及精密光學元件,應及時取下並放入烘缸內。內部保護並經常保持儀器清潔並減少霧氣的核心。 - 合理選擇和使用潤滑脂
光學儀器中所使用的各類防塵脂和潤滑脂必須是揮發性極低、化學穩定性好的材料。在光學儀器的金屬零件上塗上油脂時,必須先將零件清洗乾淨,使汽油揮發掉。塗抹油脂並均勻,不要太多。距光學10-15mm範圍內禁止塗抹油脂及灰塵,防止因油脂擴散而產生油霧擴散。 - 提高化學穩定性
採用化學鍍或真空鍍膜的方法,在玻璃表面沉積一層疏水膜,提高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增強玻璃的耐腐蝕性,減少起霧,減少水霧對觀察的影響。水霧上塗有一層具有一定物理性質的透明假親水膜,使水霧能完全分散、均勻地分散在膜層中,而不會影響觀察。當大氣乾燥時,膜層中的水分會自然地揮發到大氣中。 - 除模、除霧
光學儀器一旦起霧,就會造成不良影響,對維修工作帶來很大的困擾。因此,從儀器設計、製造之初就必須未雨綢繆,注意防黴、防霧。使用過程中加強維護,是防黴、防霧工作的重要保證。若儀器已發黴、起霧,應及時處理掉,以免造成進一步損壞。
儀器發黴後應及時處理。否則會腐蝕光學零件的表面和鍍膜,甚至腐蝕玻璃。應及時用普通混合液或乙基氫二氯矽烷溶液擦洗。
溶液具有防霧性,具有一定的除霧、除黴效果。萬用電錶的綠色濾光片多為磷酸鹽玻璃,容易起霧,而且很難擦乾淨。
可用稀氨水洗滌,然後用水洗滌,然後用混合物乾燥過濾器表面。然而,這種玻璃很不穩定。
如果不使用,請及時放在乾盤中擦拭或噴灑,否則會發黴。對於矽酸鹽玻璃,盡量避免與鹼性物質摩擦,因為鹼對矽酸鹽有腐蝕作用。
如果光學零件發黴、起霧嚴重,已經腐蝕玻璃,只能更換玻璃或重新拋光光學零件。總之,光學儀器應以預防為主,黴霧應及時處理。除了防黴之外,還要及時採取防霧防黴措施,以保護儀器並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