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滌液,簡稱洗滌劑或洗液,常用於不易用刷子刷洗的玻璃器皿,如滴定管、移液管、 容量瓶、殺菌鍋等。洗滌液清洗玻璃器皿的原理是洗滌液本身與污垢發生化學反應,然後將污垢去除。因此,在清洗玻璃器皿時,需要將玻璃器皿在清洗液中浸泡一定時間,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根據不同的實驗要求,有多種不同的洗劑,比較常用的有幾種。
- 鉻酸洗液
鉻酸洗液又稱強酸氧化劑洗液,是用重鉻酸鹽(K2Cr2O7)和濃硫酸(H2SO4)配製而成。 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對玻璃器皿的侵蝕作用很小,因此這種洗液在實驗室中應用最為廣泛。
鉻具有致癌作用,因此在配製和使用乳液時要小心。兩種製備方法如下: (1)取100mL工業濃硫酸於燒杯中,小心加熱,然後緩慢加入5g重鉻。
將酸鉀粉末邊加入邊攪拌,完全溶解緩慢冷卻後,保存在磨玻璃塞的細口瓶中。
(2)秤取5g重鉻酸鉀粉末,置於250mL燒杯中,加5mL水溶解,然後
再慢慢加入100mL濃硫酸,邊攪拌邊用玻璃棒攪拌,注意不要溢出,混合均勻,冷卻後,待冷卻後裝入細玻璃瓶中保存。
對於配製好的溶液,標籤上應貼有標籤,註明溶液名稱、配製者、配製時間。新配製的洗劑呈紅棕色,具有較強的氧化力。當洗滌液長時間變黑變綠時,表示該洗滌液已經沒有氧化洗滌力了。
此類洗劑使用時請注意不要「燙傷」衣服,傷害皮膚。將洗滌液倒入待洗滌的玻璃器皿中時,應將玻璃器皿的周壁充分浸入,稍停片刻後,再倒回洗滌瓶中。
新浸過的儀器第一次用少量水沖洗後,不要將廢水倒入水池和下水道中,以免水池和下水道長期腐蝕。應將其倒入廢物箱中。如果沒有廢液箱,則倒入水池中。結束後,用大量水沖洗。
2.鹼性洗劑
鹼性洗滌液用於洗滌油性物料,洗滌液採用長時間(24小時以上)浸泡法或浸洗法。從鹼性洗液中取出儀器時,請戴上乳膠手套,以免灼傷皮膚。
常用的鹼性洗滌液有:碳酸鈉溶液(Na2CO3,純鹼)、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磷酸鈉(Na3PO4,磷酸三鈉)溶液、磷酸氫二鈉(Na2HPO4)溶液等。
3.鹼性高錳酸鉀洗液
使用鹼性高錳酸鉀作為洗滌液,作用緩慢,適用於洗滌油性容器,二氧化錳殘渣可用濃硫酸或亞硫酸鈉溶液洗去。
配方:取4公克高錳酸鉀(KMnO4),加少量水溶解,再加入10毫升10%氫氧化鈉(NaOH)。
4.純酸蘇打洗劑
依器皿污垢性質,直接用濃硫酸(HCl)或濃硫酸(H2SO4)、濃硝酸(HNO3)浸泡或消解器皿(溫度不宜太高,否則強酸揮發強)。純鹼洗液是將10%以上的濃燒鹼(NaOH)、氫氧化鉀(KOH)或碳酸鈉(Na2CO3)溶液浸泡或浸入容器中(可煮沸)。
5.有機溶劑
有脂肪垢的器皿可用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酒精、氯仿或乙醚等有機溶劑擦洗或浸泡。但使用有機溶劑作為洗滌液比較浪費,對於可用刷子清洗的大尺寸玻璃器皿,可以盡量使用鹼性洗滌液。只有無法用刷子的小型或異型玻璃器皿才可以用有機溶劑清洗,如活塞孔、移液器吸頭、滴定管吸頭、滴定管活塞孔、滴管、小瓶等。
6、去污
對於致癌化學物質的檢查,為了防止對人體造成損害,應先用破壞這些致癌物質的去污液浸泡後再清洗。
食品檢驗常用的淨化劑有1%或5%次氯酸鈉(NaOCl)溶液、20%HNO3和2%KMnO4溶液。
1%或5%NaOCl溶液對黃麴毒素有破壞作用。將受污染的玻璃儀器以1%NaOCl溶液浸泡半天或用5%NaOCl溶液浸泡一段時間後,即可達到破壞黃麴毒素的效果。方法:取100g漂白粉,加500mL水,攪拌均勻,將80g工業Na2CO3溶於溫水500mL中,再兩液混合,攪拌、澄清、過濾,濾液含NaOCl為2.5%;對於粉末製備,Na2CO3 的重量應加倍,所得溶液濃度約為 5%。如果需要1%的NaOCl溶液,可將上述溶液按比例稀釋。
20%HNO3溶液和2%KMnO4溶液對苯並(a)芘有破壞作用。被苯並芘污染的玻璃器皿可用20% HNO3浸泡24小時。取出後,用自來水洗去殘留的酸。進行洗滌。被苯並芘污染的乳膠手套和微量注射器可在2%KMnO4溶液中浸泡2小時,然後清洗。
如果您需要資訊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WUBOLAB, 實驗室玻璃器皿製造商.